加入VIP,免费下文档
| 注册

高考文综复习的四大误区

时 间: 2021-02-26 05:28:43
【导读】高考文综复习的四大误区 目前,我国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推行“3+X”方案。很大一部分同学学习上认认真真,埋头苦学,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原因何在?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陷入文综学习上的误区,走入死胡同。 误区之一:只抓重点、热点,忽视双基 有的同学认为由于总复习时间紧...

高考文综复习的四大误区

  目前,我国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推行“3+X”方案。很大一部分同学学习上认认真真,埋头苦学,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原因何在?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陷入文综学习上的误区,走入死胡同。

  误区之一:只抓重点、热点,忽视双基

  有的同学认为由于总复习时间紧,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并不是空中楼阁,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任何能力培养都无从谈起了。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支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绝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更何况综合测试部分只占到整个试卷分值的20%,单科知识仍占考试的80%。而且随着单题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每错一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练习题,将课本知识全面不漏地复习一遍,制定好复习计划,把握好复习时间,集中精力,以基础不变应高考万变,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 , 横向串联。其次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比如历史学科的双基,就是要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线索、阶段特征、每一阶段的关键史实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为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忌盲目地、过多地追逐跨学科的综合。主要包括:(1)基本的历史知识:五大知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近年来新趋势:考古知识、文物知识、艺术修养(书法、篆刻)。(2)基本的历史概念:专制与立宪;革命与改良;宗教、神权;经济全球化;世界统一体化。(3)基本的历史规律:封建盛世的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4)基本的阶段特征:明清时期──落日辉煌。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思想等层面反映。(5)历史主体(干)知识:中古──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世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误区之二:忽视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单兵作战

  有的同学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单科范围之内,忽视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而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其结果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不是各学科单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考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政史、史地、政地以及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例如,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经济常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对外开放)、哲学常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和政治常识(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和外交)三个学科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思想政治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

  高考化学热点知识的`复习

  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 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 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 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 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 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 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 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 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3、 阿氏常数与阿氏推论

  (1) 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 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 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 化学能量

  (1) 今年该内容被独立地罗列于考试说明中,请多加注意

  (2)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3)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5、 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 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 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 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 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 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 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 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

  6、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 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2) 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 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 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7、 pH值的计算

  (1) 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 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 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 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 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 以“高则快”,“低则慢”来理解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4) 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5) 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9、 电化学知识

  (1) 以家庭里的干电池为参照物理顺“电极名称”

  (2) 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3) 学习规律 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 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 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 盐类的水解

  (1) 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 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 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 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 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 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2) 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 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4) 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 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 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 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 熟悉含(-COOH、-OH)、(-COOH、-NH2)、酚醛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 该内容的作答并不难,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

  (2) 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3) 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 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 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有机化学推断题中,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 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1) 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 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 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计算

  (1) 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

  (2) 回顾近几次综合考试的计算题,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干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物理冲刺复习与考场应对绝招

  南京市物理学科带头人、南京一中初三物理备课组长单锦浦

  中考前的这段时间内,同学们应找出自己曾经做过的习题,将不会做和做错的题目拎出来,集中分类,看看是在哪些概念和环节上经常有错,通过看书、问老师和同学,总结出解决这类习题的办法,以及今后应注意的事项。同时,同学们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看、练结合,不可偏废。“看”,就是看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看错题集,看重要的练习卷,看自己使用过的复习资料、讲义、课件等;“练”,就是找同类的错题、重要的试题重做一遍,注重解题过程。

  实验是试卷中的重要考点,如何复习实验呢?一是复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要从实验原理上着手分析。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应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自己最容易错的;二是了解实验中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作用和读数要求等;三是熟悉各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对于有些实验,还要知道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四是对于新颖的设计性实验,要从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上去进行分析思考。

  考场上如何应对以减少低级的错误?

  1、读试题时速度不要太快,读完后想一下试题中的物理情景,并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读题时可以在关键字、词的下方做上记号,千万不能将已知条件漏看或错看,更不能在解答时把已知数据抄错。2、阅题后认真思考一下,本题考查什么知识点,想一想该知识点的概念和计算的公式,引出解题的思路。试题中可能有几道与复习时做过的习题相同或相似,不假思索地写出解答,这是不可取的。

  3、遇到“生题”,审题时更要注意。“生题”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编制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试题。遇到这些试题心中不要发慌。因为解题时一定要应用到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只要多阅读几遍试题,用相应的物理情景和知识,一般是能够解答的。

  4、合理分配时间、掌握解答速度。要在100分钟内完成40道左右试题的解答,需要合理分配时间,解题时要做到“稳、准、快、高”,“稳”是指不慌不乱、从第一题开始,逐题解答;“准”是指准确率高,通过分析、判断、计算,做出正确的答案;“快”是指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思路要敏捷,下笔动作要快;“高”是指试题解答质量高。 复习方法

  [化学]看专家怎么说:首轮高考复习怎么做

  进入高考首轮复习阶段化学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专家明确指出 “重在基础,吃透教材”。

  专家建议同学们在首轮复习时,对于课本的把握力求抓住五点:1、知识点,2、常考点,3、能力点,4、德育点(与目前德育教育要求相关的内容,虽然分值不大,但容易丢分),5、应用点(和生活结合的知识点,如涉及到重大化工、化学污染、化学事故分析等)融会贯通。

  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专家建议同学们,在首轮复习中,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按照高考课本的章节顺序,根据大纲和考纲,以及历年的高考情况,将每一章的知识点(大部分同时也是常考点和高考的热点)列出,有困难的同学可参考相应复习资料,或者老师课堂笔记。例如:同学们可将卤素一章划分为十个知识点,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和卤素离子的检验是高考的热点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存在、用途等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氯气、氯化氢等的制取实验和化学性质联系起来,向大型的综合实验题方面发展。

  1、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是什么。

  2、氯气的强氧化性和氯水的四大作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卤化物的俗名具体有哪些。

  4、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应注意的八个问题是什么(原理、原料、装置、除杂质、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八个方面)。

  6、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同上)是什么。

  7、卤素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应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等方面列表比较)。

  2、 卤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有哪些(应从单质的氧化性、卤离子的还原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等方面列表比较)。

  3、 卤离子的鉴定方法有几种?

  10、正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方法即“八字方针”是什么?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有哪些。

  总之,高考化学复习一定要“重在基础,吃透教材,学会归纳”。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学习多靠平时积累,于高一、高二阶段常为人所忽视,因之积弊甚久,至于高三,则成为大部分考生的短板。无论是处于顶尖位置的考生,还是大量的中流考生 学习方法,都在语文学科上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语文是大部分高考考生,特别是理科生的弱项,提升空间较大,应当加以格外的重视。

  人们还有这样一种误区,以为语文难以速成,到了高三更无法短期见效,于是便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的复习有所松懈。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认为,对考生进行系统训练之后,其语文水平完全可以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正因其提分确实较慢,当于第一轮复习中抢先打好基础,方利于后期复习中其他学科的进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高考语文复习方法的基本流程。

  首先,从第一学期开学到寒假,是为第一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大部分学校均按试卷题型顺序,将所有题型梳理一过。而且,很多学校会习惯于从语基部分开始复习。此法固然可以拉长语基的复习周期,有利于平时积累,但目前语文高考中最无足轻重者即为语基,若将高三初期最充沛的精力倾注于此,则实为得不偿失之举。因此,我们主张:第一轮复习应以作文为主,古诗文为次,最次者即为语基。在此阶段,主要侧重积累。

  其次,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前后,是为第二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各科基本均以专题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唯语文罕言知识而尤其侧重能力训练,难以炮制此法。我们主张,这一阶段应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试能力的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拿分。在此阶段,便可大张旗鼓地灌输种种应试技巧,在积累充足的基础上,作文、古诗文的成绩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语文复习的收获期。

  其三,从二模到高考前夕,是为第三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主要任务便是查漏补缺,补足能力漏洞,针对自己长期以来未得改善的弱项进行集中突破。很多考生经常能于此阶段对应试规律有所领悟,亦切不可小视。

  通观整个高三语文复习,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侧重于作文和古诗文,因为这两部分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可以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提分速度胜于语基和阅读。

  2、注意将知识点变为实际的分数,也就是提高应试能力,而不是留连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始终记住这一点,在文科的考试中,知识点永远没有解题能力更重要。记忆并非文科复习的主要工作。

  3、注意多做真题,不仅是在数量上要多做题,更重要的是在次数上要把一道好题反复揣摩。

  4、不迷信模拟题,不盲从外省题,不追究偏题、怪题。

  高考物理复习浅谈

  进入高三阶段之后,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补充少量高中物理会考所不需要的知识外,大量的工作便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整理。如何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三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笔者根据多年来指导高三物理复习的经验,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彻底了解基本概念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组成物理学知识的最基本的元素,它是对物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物理现象的本质描述 考试技巧。比如力、质量能量、电场、磁场、光子、原子核等都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一般地讲,高三学生对基本概念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不少人认为基本概念无非是教科书上的一些限定性文字,高一、高二学物理时读过,高三再复习有何必要?然而,要真正把握好基本概念决非易事,要彻底了解一个基本概念,必须对其内涵和外延都有清晰的认识。所谓内涵是指概念本身确切的定义,而外延则是指对概念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比如“摩擦力”这一概念的定义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面上发出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其中“相对”二字的意义是什么,“趋势”的意义又是什么,都应有准确的了解。延伸开去,摩擦力又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两种摩擦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种类有关否?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否?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否?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否?再扩展开去,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有何关系?摩擦力是否总是物体运动的阻力?是否可作动力?摩擦力能做正功吗?摩擦力做功与物体能量的转移或转化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如此将与某一概念相关的、相近的、甚至是相背的知识尽可能多地归纳总结后,对这一概念的了解才能有深度又有广度。

  全面理解物理规律

  一般地说,物理规律就是物理定律和物理定理的统称,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关于物理规律,学生通常自以为是掌握得很好的。倘若问学生,什么是“查理定律”?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公式。

  然后根据该公式去解释其意义,学生习惯于将物理规律等同于某一数学表达式。其实物理规律的表达手段是多样化的,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用数学表达式,可以用物理图像,也可以用大量的具体数据。比如前面所说的查理定律其文字叙述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升高(或降低)1℃,压强的增加量(或减小量)等于它在0℃时压强的”。

  这一表述用数学式表达应为P t=Po (1+),而后引入一种新的面标———热力学面标,才将其简化为学生印象深刻的

  式。为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在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对规律的各种表达手段,其推导演变过程,使用前提及注意事项等各方面都作详尽的讨论,帮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完整的认识,使学生避免因片面理解规律而盲目套用公式解题所引发的错误。甚至于在复习过程中还有必要对规律的形成过程,包括其实验过程或理论依据,以及建立规律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适当的回顾,这不仅能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具体、更深刻,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也是很有裨益的。

  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物理题解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程序和通用的模式。比如在确定研究对象时,如遇到有若干个物体在一起相互牵连的情况,可以采用隔离的方法将各物体分别割开来逐一分析研究(俗称“隔离法”),又可以将几个物体捆梆在一起整体研究(俗称“整体法”)。对流体(液体或气体),有时需要从中取出一个极小的部分加以分析(俗称“微元法”),有时则需将上述几种方法相互结合。又比如在分析物理过程时,有时可从受力和运动的角度运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研究其过程变化,有时又可从做功和能量变化的角度运用动能定理和能的转化守恒规律研究其过程变化。一部分物理题的求解,可借助于一些特殊的灵巧的方法,比如“等效的方法”、“对称的方法”、“假设的方法”、“极端推断的方法”、“逆向思维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估算的方法”等等。在复习过程中,对各种解题方法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既可丰富解题手段,又可提高速度。

  除上述几方面外,对物理实验也应加以足够的重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题也是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复习过程中也应对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加以必要的关注。这是当前物理高考命题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改革方向。

  “超级学习”复习法

  超级学习”复习法,这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具有扎实、高效等优点。现给朋友们介绍如下:

  准备好四个书签,每天四个书签都要往前移动,进行学习或复习。

  第一个书签是“开路先锋”,它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地阅读,深入地思考,广泛地联想,并随时查阅有关的资料。

  认真学习完毕后,要将当页的所有学习内容,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能遗漏),将之写在书上每页最上面的空白处,然后根据这些问题,一一提问自己一 遍(不要看书),能回答上来的,就算通过;回答不上来的,再回头认真阅读一遍,直至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准确、流畅地说出来。

  第二个书签的任务,是要复习前一天所学的东西(也就是第一个书签所“扫描”过的内容)。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遗忘曲线,人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如果能及时复习,也就是在自己对所学的材料还没有遗忘的情况下,用不多的时间把所学的东西及时巩固住。

  然而有许多学习者,对于所学的东西,没有能及时安排复习的时间,结果等到他们想复习的时候,学习的内容已经完全遗忘了。所以他们又得花原来同样甚至是几倍的时间重新学习(原本只需花很少的时间),这就很费时间而不经济了。

  此外,从第二个书签开始复习时,一定要先看第一遍学习时所罗列出的问题,而不要直接看原文。对于所列的问题,必须进行尝试回忆,能完整、准确、顺畅回答出来的算通过,若不能再去仔细看书,并在相应的问题上标明记号。

  尝试回忆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过程。它要求大脑更积极地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监督的过程,使人可以集中精力掌握不能回忆的部分或改正回忆中的错误,因此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率的重要方法。

  回答问题时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为用自己的话来再现,会改善对材料的理解。理解不好的材料通常还停留在“别人的”语言形式上,而理解得好的材料,才容易翻译成“自己的语言”。

  第三个书签离第二个书签的距离,要比第二个书签与第一个书签的距离远些。第三个书签所复习的内容,应是一个星期前自己所学的内容。除了完成与第二个书 签完全相同的程序以外,在第三个书签的复习工作时,还应注意把第一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一般说来,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前提是分析和综合、加深理解。编写提纲是一种词的逻辑记忆方式,因为它把“别人”的语言形式,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数学中三角函数部分的内容可整理为一二三四(一个推广二类问题三组公式四个图象及性质)。

  第四个书签与第三个书签相隔的更远,它是复习和检查一个月前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经过前三轮的学习与复习,绝大多数内容都应已熟练无误地掌握。如果此时还有不熟和错误的地方,要加倍警惕,认真补漏,并做上记号,以备阶段复习和最后总复习时提醒自己格外注意。

  以上就是超级学习复习法的主要内容,综上所述,它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稳扎稳打,令人有一种踏实感,有效感,避免产生急躁、焦虑、学不进去、不能专注等诸多不良的学习心理。

  第二,省时高效,合理经济。此法安排学习复习间隔合理,大大少于一遍完成再来一遍的四轮复习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单独进行的四轮复习的效果。因为如前所述,一轮复习完成后,因与初次学习间隔时间过长、复习往往又变成了重新学习。

  第三,监督反馈,了然于胸。通过提问题再尝试回忆的方法,可随时了解哪些部分是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了,哪些还不是,然后对不熟练的部分,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学习的质量。